5月1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旅部联合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在央视一套首播,30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精彩亮相。由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师生表演的滁州“凤阳花鼓”霸屏65秒,向全国观众充分展示了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艺术魅力和滁州学院的美育成效。
凤阳花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高静(中)带着学生一起演出
“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当欢快悠扬的凤阳花鼓歌声响起时,安徽篇的序幕缓缓拉开。歌曲由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副教授杨尚翡老师演唱,先声夺人,丝丝入扣。凤阳花鼓省级非遗传承人、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高静带领16位大学生倾情演绎凤阳花鼓舞,动作轻盈、舞步优雅,让传统非遗绽放新光彩。
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副教授杨尚翡在演唱凤阳花鼓歌
参加节目录制的2022级音乐学专业储怡宁同学表示:“非常荣幸能在央视舞台展示凤阳花鼓。我将心怀敬畏,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心怀感恩,探索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继续演绎好新时代滁州文化故事,以实际行动回馈学校和社会对我的资助。”
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师生在表演国家级非遗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有“东方芭蕾”的美誉,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历来注重凤阳花鼓艺术的发掘与保护、传承与创新,先后成立了凤阳花鼓研究所,参与编撰了《凤阳花鼓全书》,开设了《凤阳花鼓》特色课程,成立了“花鼓艺术团”,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凤阳花鼓)传承基地”。同时在滁州市中小学校和街道社区建立传承辐射基地,开展凤阳花鼓普及教育,不断扩大凤阳花鼓艺术传承的覆盖面和受益面。2025年春节,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花鼓艺术团还受邀参加了湖南卫视春晚演出,在全国高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滁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师生与《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导演合影
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连侠表示,感谢滁州学院师生的精彩演绎,让“凤阳花鼓”亮相央视,是对滁州文化事业发展的鼓励,也是对滁州学院艺术教育的肯定。下一步,市文旅局将联合地方高校成立“滁州非遗文化研究院”,在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让更多的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滁州力量。